今朝從國教院研修小組送到教育部課審會的草案,文言文比例是4成5到5成5;而課審會通俗高中分組有委員提案,但願將文言比例調降為以每學期3成為上限 翻譯社許文彬撐持維持原版本,且文言文比例至少要達5成以上,因為文言文是歷經千年的文化遺產,必然有它的可讀的地方。而且如今討論 翻譯是「教材」,學生出了社會較沒機遇讀,白話文隨時都可自學。
許文彬表示,文言文旨在精粹,白話文講究通順,兩者都不行偏廢 翻譯社不然寫信時,沒辦法用文字傳遞,國文寫作更可能泛起流水帳,連他從事司法事務工作45年,有時寫狀書傳達某些事理時,照舊會有文字所不克不及及的情況。他指出在肄業時背誦古文,迄今仍能琅琅上口,受用無窮 翻譯社
許文彬說,以前讀白話文時,很多先生都邑跳過讓學生自學,把大多時候放在文言文。很多先生教古文,也只會逐字翻譯,學生看不懂完整文義,味同嚼蠟。他認為比起爭辯題材,重點應放在師資教法,如何引發學生的興趣才是重點 翻譯社
國文課綱話題近日絡續延燒,國文學界兩派隔空開砲,前國策顧問、律師許文彬今天以一位高中生 翻譯角度透露表現小我觀念 翻譯社他認為,文言文、白話文都僅代表一種體裁,很多文言文很白話、白話文很文言,不應該以此爭辯,應就「人生哲學的體悟」、「文字表達能力」做為依歸取材,此外,很多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應當被檢討。
「陳腔濫調取材與教學索然無味,是抹殺學生學習愛好的元兇!」許文彬說,當社會在吵文白比例時,應當先鎮定想一想「作為學生為何要學國文?」,究竟進展學生能學到什麼?他認為不過乎就是「人生哲學的體悟」和「文字表達 翻譯能力」,如果能滿足這兩點,其實任何體裁都不該受到拘限,甚至應當檢討先生 翻譯教法是否有問題。
但他認為,白話文仍有很多經典,像是徐志摩的《我所知道的康橋》、朱自清 翻譯《春季》描寫的氣象都使人動容,而許地山 翻譯《落花生》雖然文字簡樸,卻透過簡單的生涯雜事講述「重現實不重表面」的大事理,也很值得一讀。
對於目下當今仍有公事人員不會寫公函,他認為是「國文教育的失敗」,就和目前爭議 翻譯文白比率一樣,重點不放在取材、只在體裁上作文章,教學方式也未經檢討、求新求變,才會讓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萎縮,讓教育鼎新淪為一場口水戰。

他認為,文言文有用詞淺顯的、白話文也有效詞嚴謹 翻譯,重點應放在題材。他舉范仲淹的《岳陽樓記》為例:「先全國之憂而憂,後世界之樂而樂」,用詞非常白話,幾近一秒就可以讀懂。像是蘇東坡 翻譯《水調歌頭》:「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,但願人久長,千里共嬋娟。」簡單的27字講「滿足常樂」,成了他的座右銘,雖然通稱古文,卻沒有難懂的地方 翻譯社
。-> 翻譯社|,-> 翻譯公司|的-> 翻譯許文彬就讀台南一中高二時,曾在中華日報發表一篇文章「若何解開高中國文教育癥結?」於1965年9月13日注銷,內容就談及文白爭議,他沒想到歷經半個世紀,居然還用的上,「現在還在吵這個話題」。那時他身為一位學生,認為所謂文言文、白話文其實只是一種文體,許多文章都介於灰色地帶,在這個部門爭辯毫無意義。
本文出自: 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314/2666973有關翻譯的問題歡迎諮詢天成翻譯社